欢迎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探索“双院协同”育人新模式,9月22日,数学学院、牧星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问致领航,数理强基”主题,开展联合学习会暨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数学学院思政专员高歌,两个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代表及学院机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一阶段联合学习会由数学学院党委书记张跃主持,通过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思想基础。
高歌首先作了题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提高认识、学懂弄通、学思践悟》的辅导报告。她从“提高认识,深刻领会重大意义”“学懂弄通,准确把握核心要义” “学思践悟,确保学习走深走实”三个角度,系统梳理了著作的时代背景、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深入解读了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她强调,要以“读深、读浅、再读深”的态度,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重点发言环节,牧星学院党委副书记、致慧书院执行院长丁琛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强调要以问题导向破题解题,要直面双高衔接、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科创需求分层等新挑战,在管理服务改革、激发学生创新动能上探索新路径,将改革精神切实转化为育人实效。数学学院副院长龚跃政围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深入探讨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贯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中的核心作用,要坚定教育强国目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数学学院党委书记张跃结合“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点分享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南航实践。他指出,学院要通过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深化精神文化认同、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三大路径,以有形、有感、有效之策,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牧星学院党委书记贡海俊紧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系统领学了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两院要深化合作,通过共建数理基础强化平台以筑牢学生根基,共育科创竞赛团队以强化实践能力,共享文化育人资源以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融合。
第二阶段座谈会由牧星学院党委书记贡海俊主持,两个学院共同研判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挑战,研讨针对性举措,将理论学习的成果切实转化为“双院协同”破解育人难题的具体行动。
会上,数学学院院长助理吴健介绍了数学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理念与改革成效,就如何双院协同促进教学质效提升提出了建议。牧星学院教学办汤宁慧分析了天目湖校区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情况与需求,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作为推动“一融双高”的重要举措,会议现场揭牌成立了“数学教师党员工作站”。该工作站将以数学学院优秀党员教师为主体,定期为牧星学院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和答疑服务。
牧星学院院长蒋彦龙为参会的高等数学任课教师颁发“问·致”学业指导教师聘书,邀请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们加入基础课学习指导团队,以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强化学生学业支持。
党建领航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座谈环节,两院班子和教师代表聚焦优化教学衔接、个性化课程设计、分层分类教学、学科赛事宣贯等议题畅所欲言,进一步凝聚了“以学生为中心、数理筑基、协同发力”的共识,为提升数学素养找准发力点。
牧星学院院长蒋彦龙、数学学院院长王春武作总结讲话。蒋彦龙表示,坚实的数理基础是创新的决定性基石,其价值远超知识本身,更是塑造逻辑思维与科学素养的关键。未来,牧星学院将推行系统举措:优化课堂考核,增加开放性课题,引导学生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厚植数学文化,通过举办各类讲座,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实践教学,在理工科项目中强化数学建模环节,实现“学”与“用”的无缝衔接。
王春武表示,数学学院将全力推动两院从“合作”走向“融合”,在协同建好基础课“第一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深度共建。学院将积极开放数学文化资源,营造浸润式学术氛围,着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协同开展数学建模等竞赛集训,共享导师资源,围绕重大赛事组建跨学科跨学院团队,以赛促学、融通赋能,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
本次联学共建是两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实践、推动“双院协同”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后续,两院党委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担当,通过党建引领,在课程共建、师资协同、平台共享、文化共育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汇聚合力,共同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双向赋能、一融双高。